随着科技的演进,我们不难观察到一种普遍现象:新技术从孕育、期待至突破的过程中,似乎总在经历一个循环的挑战。在技术尚未实现关键性突破前,社会公众对其抱以热切期待;而一旦该技术实现飞跃式发展,又往往会在人群中引发一定程度的恐慌情绪,甚至对技术的进步形成某种阻力。以人工智能为例,在其日益展现出超乎寻常的智能水平时,我们在惊叹之余,也不免对其潜在影响产生警惕与顾虑。
近年来持续高速发展的延寿科技,同样引发了一些人对新技术的恐惧。
未到双十一,京东、天猫平台上的瑞维拓旗舰店已经开始了6周年限时抢购活动。瑞维拓(Revigorator)4代产品是由哈佛大学、全球第一医学中心梅奥诊所联合参与创立的麦克斯科学(MaxScientific)公司在2022年推出的新一代口服衰老抑制剂,融合了哈佛NAD+技术和梅奥希诺裂(Senolytics,衰老细胞靶向清除)两大前沿衰老干预科技,1399元的活动价更是让其极具性价比。
五年前,刚刚上市的瑞维拓初代曾在全球富人圈引发轰动,其单瓶价格一度被炒至上万元。作为哈佛NAD+提升技术首个产品化转化成果,上市后的瑞维拓迅速成为了“科技延寿”的代名词。
NAD+是细胞内一种负责DNA修复、能量代谢、能够影响长寿基因Sirtuins活性的关键分子。2013年,哈佛大学医学院遗传学教授大卫·辛克莱尔(David Sinclair)发现,通过提升NAD+水平,就能恢复随着衰老而下滑的DNA修复能力,实现减缓甚至逆转衰老的效果。在实验中,这项技术成功让实验动物的寿命延长30%以上。
NAD+研究的突破,打开了衰老干预研究的另一扇大门。最早期,一般只有相关科研人员有条件利用NAD+提升技术来对抗衰老,随后名商巨贾开始使用,如某位华人首富就曾使用过瑞维拓的上一代技术,自曝“感觉像回到了20岁”。而随着瑞维拓的上市,NAD+提升技术开始成为更多高收入群体的选择。
不过,衰老干预研究的突破,却引起了部分科学家和企业家们的担忧。
2014年,宾夕法尼亚大学医疗伦理与政策学院副院长、著名肿瘤学家伊齐基尔·伊曼纽尔(Ezekiel J. Emanuel)发表了一篇争议很大的文章,名为《为什么我希望75岁死去》。
伊齐基尔·伊曼纽尔
在这篇文章中,伊曼纽尔表示,他将在75岁之后拒绝所有的医疗干预,甚至是抗生素和疫苗接种。他认为,与死亡一样,长寿也是一种损失。无止境追求长寿会消耗我们的资源、能力和创造力,让我们无法为社会和世界做出更多贡献。
伊曼纽尔曾是前美国总统奥巴马政府健康顾问,也曾担任拜登政府新冠疫情工作组成员。他的观点倒与世界首富马斯克不谋而合。
在一次采访中,马斯克明确表示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长寿问题,但是他不想做。他认为,人老了就会思维固化,如果所有人都活得很长,整个社会就会变得懒惰、陈旧而僵化。
伊曼纽尔和马斯克代表了一批人对衰老干预技术的看法,不过更多的人则选择拥抱技术突破。马斯克虽然不想解决长寿问题,但他的前女友格莱姆斯(Grimes)却是NAD+提升技术的早期使用者之一。
此外,辛克莱尔及其家人、蕾哈娜(Rihanna)、凯蒂·贝瑞(Katy Perry)、贾斯汀·比伯(Justin Bieber)等一众名人均是NAD+提升技术的忠实拥趸。而除了这些公开的名人之外,暗地里偷偷使用NAD+提升技术来对抗衰老的政商名流更是数不胜数。
贾斯汀·比伯采用NAD+提升技术找回青春活力
而随着瑞维拓的上市,这个群体更是加速扩大。2018年,瑞维拓经“股神”巴菲特旗下供应链巨头麦克莱恩(McLane)公司引入中国,迅速便吸引了近百万中高净值人群的关注。
目前来看,一些科学家和富豪们的担忧并没有阻止衰老干预技术的发展。NAD+提升技术之后,梅奥推出了曾使实验动物的寿命延长了36%的希诺裂技术,同样通过第四代瑞维拓实现了产品化。此外,仍处于进一步研究中的血浆置换疗法、细胞重编程等衰老干预新技术也颇具潜力。.
不难看出,技术变革无疑驱动着社会进步的车轮滚滚向前,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对未知变化的恐慌情绪,很多时候人们的忧虑往往过早且过度放大了潜在问题。尽管如此,随着衰老干预技术的发展,人类寿命显著延长的趋势愈发明显,迈向“百岁时代”的步伐正不断加快。至于这究竟是福祉还是挑战,唯有当那一天真正来临时,我们才能从实践中得到答案。